我校参加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并介绍医院改革发展成果
9月29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主题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邢程,安徽省芜湖市委书记宁波,安徽省阜阳市人民政府市长胡明文,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县委书记孙奇志,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附一院党委书记刘连新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问题1:澳门月刊记者
安徽省立医院作为安徽省的头部医院,是如何提升疑难重症诊疗水平,使更多患者受益?
刘连新:感谢您对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大附一院)的关注。作为省属一流医院,我们聚焦提升疑难重症诊疗水平与服务能力,3年来把近400名博士研究生及高级职称人员纳入编制管理。除编制保障向专业技术骨干和高层次人才倾斜外,我们还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是打造高峰学科。医院实施学科建设“登峰计划”,遴选并重点打造普外科、骨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6个高峰学科。依托中国科大,面向海内外招聘高端人才,我们也支持青年骨干到知名机构培训,目前共引育了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1人、国家部委重点人才项目入选者有8人。组织重大疾病临床研究攻关,多项关于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认可,提高了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
第二是强化精细管理。我们始终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薪酬分配,重点向一些高风险、高强度、疑难危重、人才紧缺的科室和人员倾斜,调整医务人员的薪酬结构,注重长期稳定激励。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全面推行DRG的付费改革,实施预住院的管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2024年,在收治更多疑难复杂患者的基础之上,我们的住院次均费用还进一步降低,平均住院日缩短至6.07天。
第三是坚持技术创新。我们始终聚焦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领域重大疑难疾病,持续创新医疗技术,每年立项新技术200余项,评选医疗新技术奖近20项,每年实施四级手术近5万台次,占比达到36%。广泛开展微创手术,让患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谢谢!
问题2:红星新闻记者
请问安徽省立医院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效果?
刘连新:感谢您的提问。安徽省立医院通过托管、医联体、对口帮扶、巡诊、“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让资源下沉到市县,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一是让技术沉下去。我们与阜阳、安庆、池州、淮北等市级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派出普外科、血液科、骨科、感染病科等专家团队,帮助市级医院打造临床重点专科,每年通过传帮带形式推广约50项医疗新技术。如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帮扶下已经能熟练开展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有效提升了市级医院的诊疗能力,方便患者就近诊疗。
二是让专家走下去。根据实际需求,我们与太和、临泉等人口大县的县医院建立了15个医联体专科协作联盟,专家们定期前往开展业务指导,今年以来就开展了500多台的示范手术、300多次的教学查房。此外,我院持续开展对口帮扶和巡回医疗工作,去年共支持9家县乡和社区医疗机构,每年派驻17批、70余名医疗队员,帮助基层医院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让资源联起来。我们已经与省内60多家医院的远程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常态化地开展远程会诊、教学、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并开展远程手术指导。近3年累计完成了疑难病例的线上会诊3000多例,远程教学300多场,远程病理诊断500多例,远程影像分析诊断上万例。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基层群众看病。谢谢!
(附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