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学界业界同仁: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引领广大学者聚焦中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支持其勇闯教育研究“深水区、无人区”,以卓越学理、卓越学养、卓越学术助推中国研究生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加快构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刊《研究生教育研究》编辑部拟于2025年11月举办第一期“构建中国研究生教育自主知识体系预研报告工作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概念解析
1.构建中国研究生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源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战略部署及内在要求。“研究生教育”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活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不断深化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重点构建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共识性方法、范式性实践等。
2.预研报告工作坊(Pre-research Report Workshop,PRW)。“预研报告”概念及其制度由本刊率先提出,区别于Nature等期刊的“注册报告”制度。其基本内涵为:在原创性学术研究活动开展早期或中期,研究团队向期刊组织的专家团队展示研究进程与关键问题,经双方交流、专家辅导和质量评议后,研究团队开展后续研究,期刊形成分级关注目录;在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产出后期,期刊根据分级关注目录,跟踪开展投稿至本刊的研究成果的后续评审、编校及出版工作。“预研报告”以工作坊形式开展。PRW旨在激励原创性研究活动开展、降低原创性研究进程风险、增强原创性研究创新自信、加快原创性研究成果出版,为中国研究生教育学界业界学者跳出“舒适区”、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提供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学术交流平台。
二、预研报告征集
1.研究方向。本刊重点关注但不限于如下研究方向。
(1)研究生教育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
(2)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3)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体制机制、一体化推进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侧重研究生教育)。
(4)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数字化转型、现代化治理、教育模式与组织形态等研究;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教育体系、学科创新发展、大规模因材施教有效途径等研究(侧重研究生教育)。
(5)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研究;战略关键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6)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或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发展研究(侧重研究生教育);工程硕博士研究生有组织培养、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衔接、高质量创新创业等研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成果评价、职后发展质量评价方法等研究。
(7)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创新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研究。
(8)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质量提升路径、评价标准方法等研究。
(9)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机制创新、评价体系创新等研究。
(10)急需学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存量学科建设发展、内涵更新等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制度、机制等研究;促进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研究。
(11)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或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研究;快速响应行业需求的专业学位设置和调整机制研究。
(12)学科专业与产业经济结构的适配度研究;区域、省域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现状、优化策略等研究。
(13)“双一流”高校建设成效评价研究;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下的“双非”高校或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14)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全球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研究;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现状与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基金项目。第一期工作坊仅征集由如下基金资助的项目课题预研报告。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仅限国家重大、国家重点、国家一般、国家青年、西部项目);
(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项目(仅限教育部重点、教育部青年)或专项(仅限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教育考试研究、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国教育法制与全球教育治理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仅限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5)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仅限重大、重点)。
3.遴选方式。第一期工作坊遴选预研报告的方式如下。
(1)提交资料。研究团队成员提交已立项基金项目申请书”(PDF版)、具体研究主题的预研报告(Word版或PDF版,附件1),一项基金项目仅限提交一个具体研究主题的预研报告(本刊承诺:以上材料仅限编辑部内部指定工作人员开展核实课题信息、遴选预研报告、邀请评审专家等工作使用,不对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含评审专家)公开)。
(2)提交路径。请将上述材料发送至prwyjsjy@ustc.edu.cn(PRW专用邮箱)。邮件主题为“预研报告-XXX(课题名称)-XXX(研究主题)”(注:请务必按此格式标注邮件主题)。
(3)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6日。
(4)结果反馈。编辑部于资料提交时间截止后5个工作日内以邮件形式反馈遴选结果。对于通过遴选的,将告知研究团队参加工作坊的后续安排。
三、第一期预研报告工作坊举办基本流程
1.时间。2025年11月上旬(周六或周日,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
2.地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合肥市,具体地点以通知为准)。
3.限额。每期工作坊预研报告数至多为5项。如同一批次通过遴选的预研报告数超过5项,则在同一时间内举办平行工作坊,期数顺延(例:假如本批次通过遴选的预研报告数为20项,则在2025年11月上旬具体时间,将同时举办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预研报告工作坊)。
4.程序。
(1)报告人作预研报告。
①时长15分钟;线下报告。
②报告人于报告当日携带预研报告的电子文档或PPT自行展示,无需提前发送至本编辑部;报告活动结束后,报告人将预研报告文档或PPT自行带走,本编辑部不予留存。
③报告人应在预研报告文档或PPT中重点讲清讲透研究内容及主要面临的理论、方法等维度的问题,以便与会专家作出针对性的交流或辅导。
④同一工作坊的预研报告依次进行,即当某一报告人在开展报告时,其他报告人在外候场,不得进入会场旁听。
⑤报告期间,除用于宣传的拍照(仅1次,画面背景为当期工作坊主题)外,会场所有人不得拍照、录音、录像。
(2)报告人与专家进行交流。
①时长30分钟;线下交流。
②报告人与专家重点交流研究进程中所面临的理论、方法等维度突出问题;与会专家提供专业辅导意见或建议,供报告人后续研究参考。
③与会专家与本刊签订承诺书,承诺不对外传播或自行复制所参与交流的预研报告的同一研究主题及同一方法。
④交流环节结束后,报告人可自行离会。后续相关通知或要求,本编辑部将以邮件形式告知。
(3)形成分级关注目录。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本编辑部对当期工作坊的预研报告质量进行排序分级,分别为:重点关注;积极关注;一般关注。分级结果及编号以邮件形式告知报告人。
(4)跟踪开展后续工作。本刊一般来稿的审稿周期为2个月。但对于进入“分级关注目录”的预研报告所形成的学术论文,本刊采取分类服务策略。
①进入“重点关注”或“积极关注”等级的预研报告,待其全部研究完成且将论文投稿至本刊后,本刊将按照如下流程开展后续评审、编校、出版工作:
a.第一时间安排初审。文章投稿至本刊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初审未通过的,此环节终结。
b.第一时间安排外审。初审通过的,单篇即送外审;自送审之日起算,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外审。外审未通过的,此环节终结。
c.第一时间安排复审。外审通过的,本编辑部以邮件形式反馈修改意见或建议。修改期间所用时长,由论文作者自行把握。修改稿反馈至本刊后,自本刊系统收到论文之日起算,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复审未通过的,此环节终结。
d.第一时间安排出版。复审通过的,本编辑部以邮件形式发送文章拟录用通知,并在一般情况下将学术论文安排至最近1-2期刊期的合适栏目出版(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如作者另有需要,本编辑部亦可为其论文安排网络优先出版。
②进入“一般关注”的预研报告,待其全部研究完成且将论文投稿至本刊后,本刊将按照一般来稿的流程开展后续评审、编校、出版工作。
③“重点关注”“积极关注”或“一般关注”等级的预研报告所形成的学术论文,须通过本刊投稿系统投稿(网址:https://journal.ustc.edu.cn/ch/author/login.aspx)。投稿主题为“PRW重点关注/积极关注/一般关注(编号:XXX)-XXX(论文标题)”(注:请务必按此格式标注来稿主题;如未标注,编辑部将按一般来稿处理)。
四、其他事项
PRW不收取会务费。预研报告人或其团队发生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费用,由其自理。本编辑部可提供会议通知,供其报销使用。
五、联系方式
《研究生教育研究》编辑部:管老师
电话:0551-63606175
邮箱:prwyjsjy@ustc.edu.cn
《研究生教育研究》编辑部
2025年8月28日
附件1:第一期“构建中国研究生教育自主知识体系预研报告工作坊”报告